统战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一战线 > 统战理论

民主党派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对策探讨

发布日期:2016-11-15    作者:宣传部 摄影: 宣传部

来源:党派纵横

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如何在新时期的政党协商中发挥自身作用,是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成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政党协商中围绕始终坚持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根本,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发挥好促进作用;

二是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发挥好参谋作用;

三是围绕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好聚力作用;

四是围绕“深化改革”、“精准扶贫”和“依法治国”建诤言献良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法治中国发挥好助推作用;

五是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为促进各级党委科学民主决策发挥好参政党的职能作用。

为确保民主党派上述“五大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根据影响民主党派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主要因素,结合民主党派的重点职能,努力营造协商环境,注重提升协商能力,不断善协商机制。

一、营造“三大协商环境”,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前提。

协商环境是影响民主党派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各级党委的重视程度、协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政党协商的保障机制。对此,努力营造协商环境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坚持中共领导,营造政党协商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政党协商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表明:政党协商的过程既是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意见建议的过程,也是使民主党派了解和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过程。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才能使政党协商依法开展、有序进行;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才能使和谐政党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使协商民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来参与协商,才能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二)明确角色定位,营造政党协商履职环境。政党协商的主体定位兼顾了政治惯例和理论逻辑,由于历史原因,实践中政党协商的参加主体除中共和民主党派外,还包括无党派和工商联,这已基本形成一种政治惯例。政党协商依据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而开展,针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而协商,具有鲜明的政治活动性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协商各方应以高度的责任感,郑重其事地履行各自职责,认真负责地参加协商活动。因此,作为地方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政党协商的领导,高度重视政党协商工作,努力培养和增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政党协商意识,使之“成为政党协商的积极组织者、有力促进者、自觉实践者”;作为各民主党派,必须找准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位置,正确把握政党协商的定位,积极参加会议协商、约谈协商和书面协商,切实担负起政党协商参加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大力推进政党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三)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政党协商和谐环境。在协商过程中,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关于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和制度规定,带头发扬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提倡在协商中加强互动交流、允许不同意见表达,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协商氛围,营造宽松和谐的协商语境,保持相互平等的协商作风、理性包容的协商心态、耐心倾听的沟通习惯、真诚合作的良好气度,这是提高政党协商质量和水平、确保民主党派讲真话、建诤言的重要条件,也是彰显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政党协商民主制度才会落实得更好,协商质量才会更高。

二、提升“四种协商能力”,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关键。

民主党派参与政党协商的成效,关键取决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协商能力主要包括协商前的知情能力、调研能力和协商中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参政议政能力,它直接决定协商成效,是影响民主党派政党协商作用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民主党派能否充分发挥在政党协商中的作用,除良好的外部协商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围绕政治把握、调查研究、交流沟通和参政议政,有效提升协商能力。

(一)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永葆政党协商的正确方向。政治把握能力就是对政治局面和政治道路的判断选择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由于政党协商具有政党性的明显特点和政治性的本质特征,所以各民主党派要坚定政治信念,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才能永葆政党协商的正确方向。首先,要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要引导广大成员自觉接受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党协商政治环境,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各民主党派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必须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做到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永葆政党协商的正确方向。第三,要强化政治学习修养。全面的政治把握能力需要高素质来适应,而强化学习修养是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个人素质、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应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才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才能有较强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从而为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增强政党协商的履职本领。政党协商属于协商民主制度的范畴,是“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必要环节,高质量的政党协商离不开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民建会员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是搞好政党协商的重要方法和基础工作。因此,要想在协商中提出可行的、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避免政党协商中的被动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注重提升调研能力,增强政党协商的履职本领。一要准确把握和筛选调研课题。选择调研课题,是调研工作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是否能适党委所需、补政府所缺、释领导所疑。在调研课题的确立上要突出调研课题选择的“四大重点”,即选择和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相关的课题;选择党委、政府暂时无法顾及而又重要的课题;选择与人民群众关心密切的课题;选择和本党派特色联系紧密的课题,这样的调研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科学安排和组织调研活动。通过周密制订调研方案、科学拟定调研提纲,根据不同的调研课题和调查了解的重点,采取“三个结合”开展调研工作,即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考察调研与党派成员利用本职工作调研相结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调研与完成民主党派上级下达的调研课题相结合;组织外出考察调研与借力网络获取其他地区好做法、好经验等信息相结合,创新调研方式,提升调研水平。三要强化领导和培养调研能力。通过建立调研队伍、抓好专题培训、采取示范带动、实行考核评比和激励表彰等方式,切实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培养民主党派成员找准问题的能力、收集民意的能力、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促进调研成果转化的能力,力求在夯实政党协商基础上想办法,在做实、做深、做细、做精调研工作上下功夫,从而增强政党协商建言献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三)提升交流沟通能力,把握政党协商的有效方法。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的交流沟通能力,是民主党派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具体体现。民主党派参与政党协商往往是通过参政议政去实现的,而参政议政是一种政治行为,实施这一行为,不仅需要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需要较深厚的分析、研究问题的功底,而且还需要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主要有语言沟通能力、文字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三种。语言沟通能力在会议协商和约谈协商中显得相当重要;文字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书面协商中。一般来讲,培养沟通能力应从“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努力。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往往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非语言沟通,又称为身体语言沟通,其技巧包括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等形体语言以及衣着打扮等。因此,为提升交流沟通能力,应努力学习和切实掌握与协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演讲经验,包括学习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同时还要积极培养语言魅力和智慧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协商水平和沟通技巧,这也是政党协商高质量的内在要求。

(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确保政党协商的质量水平。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工作重心和第一要务,同时又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窗口。参政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参政议政能力。由于政党协商是高层协商,为此,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有计划地加强对旗帜性、代表性人物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目标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将参政议政能力作为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及使用的核心标准,努力提升民主党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委会中“笔杆子”委员等骨干成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尽快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政党协商“三高”人才格局;同时要积极创建民主党派智库型参政议政平台,实现参政议政空间拓展、领域拓宽、视野扩大,为确保政党协商的质量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完善三大协商机制,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保障。

履职机制建设是保障政党协商常态长效的基础。为确保政党协商实效,一方面,各民主党派要协助中共同级党委加强政党协商保障机制建设,助推政党协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自身履职机制,提高政党协商实效。

(一)进一步完善协商知情机制。高质量政党协商的前提是知情,只有了解实情和真事,才能“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因此,各民主党派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知情明政工作机制》和《政情政务沟通机制》,畅通社情民意信息渠道;积极参加中共召集的协商材料阅读、政策解读、情况通报、考察调研和检查督导等活动,全面了解中共的大政方针和政府的工作动态;注重收集政党协商的相关资料,加强对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有效提升知情明政能力,夯实政党协商的参政基础;同时要密切与党政有关部门、人民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四大联系”,通过加强对口联系或合作共建,建立具有党派自身特色、服务参政议政的民建智库,为提高政党协商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进一步健全协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政党协商工作机制》,注重突出政党协商的三个重点:一是选准政党协商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选好政党协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各级民主党派直接向同级党委建言献策的“直通车”制度,积极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二是把握政党协商的着力点。力求把政党协商的着力点放在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民主党派有条件做的课题上,根据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本党派特色和优势,积极组织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为政党协商中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坚持真诚协商和务实协商;三是突出政党协商的关键点。切实把政党协商的关键点放在科学参政、为民议政、促进发展的建议对策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从组织领导、课题选择、调查研究、成果转化等参政议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参政议政机制,并按照“全局性、前瞻性、客观性、可行性、时效性、科学性”等要求,积极参加政党协商,做到讲真话、建诤言,继续打造具有党派特色的参政议政精品和亮点。

(三)进一步健全协商考核机制。为促进政党协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建立健全适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适应组织运行需要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政党协商调研制度》、《政党协商考核制度》等系列工作机制,明确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委员会和党派机关在政党协商中的工作职责、具体任务、效果评价、考核办法等,确保政党协商工作有章可循、协调运转和规范有序,大力推进政党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本文荣获民建中央2016年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王雅系民建四川省委理论与学习委委员,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必赢766net手机版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必赢766net手机版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