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运行

教学运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运行 >> 正文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发布日期:2015-10-07    作者:      来源:      点击:
  
 

                               湘科院教字[2012]44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本科教学要求,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全体教学人员应遵照执行。

一、授课教师

1. 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 新进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且成绩合格,方可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3. 凡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应积极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且每年必须为本科生授课。

4. 授课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鼓励开展双语教学。

二、备 课

1. 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

2. 备课应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

3. 根据各章节教材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组合。

4. 备课时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已开课程、相关课程等具体情况,注意本课程与后继课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选定与教材匹配的参考书,拟定好为学生布置的思考与练习题及自学内容。

6. 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教学设备、教具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备用的状态。

7. 教研室应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以教学法为主的教学研究工作;随时检查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的执行情况。

8. 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集体讨论,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三、课堂讲授

1. 授课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组织好课堂教学。

2. 课堂讲授应根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的讲解。

3. 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深度、广度,讲课内容重点突出,讲透难点,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知识容量适宜,基本理论阐述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

4. 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板书文字要符合规范化要求。

6. 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力求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沟通,教学相长。

7. 按照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严格掌握教学进度。

8. 课堂教学要求站立讲授,进行教学活动期间严禁吸烟、接打电话、离开教室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

四、课堂讨论

1. 课堂讨论的选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具有思考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要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质内容及内在联系。

2. 教师要在讨论前拟定出讨论题发给学生,周密设计讨论的内容、要求、步骤、引导方式并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撰写好讨论发言提纲。

3. 讨论要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教师要参加讨论的全过程,要善于抓住关键,及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活跃学术空气。讨论课宜小班或分组进行,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4.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总结,要抓住讨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关键性的本质问题以及争论的焦点,进行明确的归纳概括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暂不能作结论的问题应留给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

5. 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掌握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平时成绩或学期成绩的评定依据。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1. 各年级、各学科、各门课程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优化。

2. 布置作业适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 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4. 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批错现象。

5. 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对的打“√”,错的要用明显记号标示,用等级制或用针对性性、指导性评语给予评价,批改完成后教师要签署姓名和批改时间。

六、辅导答疑

1. 辅导答疑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面对全班学生集体辅导,也可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要认真做好辅导答疑前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辅导答疑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注意记录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5. 辅导答疑应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上考试前一般不组织辅导答疑,严禁辅导答疑时向学生暗示考题及复习提纲。

七、教学后记

1. 每次授课结束后,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小结,形成教学后记。

2. 后记包括本次授课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思考、以后讲解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